今年以来,长武县继续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,以“四个坚持”引导农民在参与中提升幸福感,在奋斗中增强获得感。
坚持思想引领、政治统领。开办“鹑觚讲堂”,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巡回8个镇办,以“理论宣讲+文艺”的方式,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,把党的好声音讲出来、把美好家园唱出来、把幸福生活舞出来。指导各镇办志愿服务队创新凝练出“文明实践+”及“3+N”理论宣讲模式,共举办理论宣讲活动160场次。
坚持各方参与、文明同行。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,将“法治、德治、自治”相结合,通过“村规民约”束言行、“村民议事会”商大事、“红白理事会”树新风、“禁毒禁赌会”保平安、“道德评议会”扬正气。注重挖掘农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,搜集整理家谱、家风家训、牌匾楹联、俗语格言,将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编辑成册。通过建设村史馆、家风展示馆、乡风文明一条街、乡贤文化墙、孝文化体验中心等精神文明建设阵地,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提倡勤劳节俭、孝行美德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,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。
坚持价值引领、示范带动。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表彰奖励了“长武好人”20名、“文明家庭”10个、“十星级文明户”10户。各镇办累计表彰各类典型人物、示范家庭120余名(户)。对新评选的“陕西好人”董三元等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。同时,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、道德讲堂为载体,弘扬传统家庭美德、现代家庭理念,讲好家风故事,传播治家格言。通过面对面、在一起,用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和可贵精神,引导农民自觉追求讲道德、尊道德、守道德的生活。
坚持传承保护、创新发展。加大对古建筑、文物古迹、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,深入挖掘仰韶、龙山、先周、汉唐等具有农耕特质、地域特色、个性特点的历史文化遗存,深入挖掘剪纸香包、庙宇泥塑礼仪、道场音乐、柳毅传书、社火脸谱、小字挽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广大群众实现文化认同、树立文化自信。有效整合乡村文化资源,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,在春节、元宵节、端午、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,组织农民文艺人才开展春联义写、社火表演、香包节、广场舞大赛、戏曲演唱会等丰富多彩、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。包装了青龙山景区、十里铺窑洞文化村落、西王柳园、长武印象、槐庄新村等乡村旅游项目,把农耕文明遗存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,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旅游。